网站简介:
威海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89年。全系统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4处县级联合社、64处基层社,独立核算单位126个,经营网点1200多个,职工3800多人。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着力探索实践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加快自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时期组织体系,自我发展实力和为农服务功能同步提高,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体制转轨的剧烈冲击后,威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曾一度举步维艰,生产经营困难,职工下岗、上访,社会压力加大,成为当时全市最不稳定的系统之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战略,逐步扭转了急剧下滑的局面,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系统上下认识到,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既要遵循合作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敢于创新,不能“等、靠、要”,等没有希望,靠没有出路,要没有前途。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紧紧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发挥比较优势,善于扬长避短,将农村作为最大的市场,将农业作为最大的基础,将农民作为最大的客户,在创新服务中找出路、创天地、谋发展。基于此,我们确定了“以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主线,以农产品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基层组织建设为根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闯出沿海发达地区供销合作社发展新路子”的思路。结合上级要求,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了“1121”目标任务,即“夯实一个基础,构筑一个网络,建设两大中心,打造一个产业链”,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一)夯实一个基础,就是改造培育新型基层组织和社有骨干企业,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全面改造基层社。强化分类指导,一批沉寂多年的基层社重新焕发了生机。主要探索了四种类型:1.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型。基层社主导和企业帮扶相结合,对老旧设施进行开发改造,兴建为农服务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成立新的运营主体,增强造血功能。15处基层社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改造。2.领办合作社恢复发展型。对基础较差、包袱较重的基层社,通过发展合作社恢复重建。基层社领办了120多个合作社,组建了31处镇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一社两制”型。统筹考虑社有资产、债务、人员等因素,供销社和职工共同出资将11处基层社的部分抵押资产回购,成立商贸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4.选聘能人带动型。采取从系统干部职工中选拔、从社会能人中选聘等方式,实行能人办社,增强发展动力。先后有文登葛家、界石、口子,荣成俚岛、崖西,乳山崖子等基层社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较快发展。二是大力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成立了市县两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领办了近600处农民合作社,组建了3处县域、31处镇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13处专业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36处,其中“国家示范社”5处、总社级示范社10处、省级14处,3处农民合作社获批开展内部资金互助业务。三是培植骨干龙头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推动开放办社,筛选20家社有企业重点培育,新发展了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全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家,其中省级3家、总社级4家,社有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二)构筑一个网络,就是加快传统流通网络改造,构筑高效便捷的农资、再生资源、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重点建设“一个平台、三大工程”。一是电商服务平台。先后成立了威海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6处电子商务公司,打造了3处供销电商运营中心,改造了300多处镇村电商服务站,在供销e家等运营平台注册了威海特产馆、荣成供销有礼、文登西洋参特产店等网店,引进半汤乡学院设立培训基地,总社“新网工程”股权投资项目落户威海供销电商公司和文登西洋参交易中心,文登区和荣成市供销社被评为全国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供销合作社”。二是实施放心农资工程。培育了8大农资流通企业,其中威海市社参控股农资公司3个,农资经营门店发展到765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再造工程。按照“龙头企业+分拣中心+城乡回收站点”的布局,抢抓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新机遇,依托威海鲁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乳山供销经贸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再生资源总部经济,传统业务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威海市社与文登区社共同成立威海鲁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全国设立了19个办事处、1000多个回收点,在文登区12处基层社设立分拣中心、在408个村设立回收站,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农产品产销对接工程。大力实施“互联网+放心早餐+优质农产品”社区服务工程,规划建设中央厨房、农产品集配加工中心,“供销e家•艾食尚”旗舰店开业运营,在市区发展“康嘉园健康食品店”3家、“一鲜馆”快餐连锁店24家。打造荣成绿源海洋食品展销中心、中国(文登)西洋参交易中心,先后主办或参与举办“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海峡两岸海洋食品展销会”、昆嵛山网上樱桃节、西洋参文化节,为农产品走出去牵线搭桥,在全市苹果、西洋参、花生等大宗农产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威海盛泰园食品有限公司、荣成市副食品有限公司出口日本的花生数量占全国的近一半。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个,“圣农”牌花生、“汇润”牌苹果跻身威海市十大名优农产品,乳山市大姜协会申报的“乳山大姜”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价值近15亿元。(三)建设两大中心,就是紧贴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镇驻地建设商贸服务中心,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一是商贸服务中心方面,结合小城镇升级改造,对基层社老旧设施重新规划改造,把日用品、农业服务、再生资源回收、休闲餐饮、农村金融等生产生活项目融为一体,先后建设改造了11处商贸服务中心,盘活了资产,搞活了经营,方便了群众。二是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方面,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的意见》(威供发〔2014〕54号),各区市组织部门与供销社也联合出台了文件,开展干部交叉任职、项目共建,推动经营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向基层延伸。全系统开展村社共建的村达1062个,省级村社共建示范点达10个,全国总社命名的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达60多个。(四)打造一条产业链,就是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坚持“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服务理念,从花生、果品、大姜、西洋参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农业规模化服务模式,打造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链条。一是抓好为农服务中心这一载体。改造组建了10处农业服务公司,联合乡镇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产品购销加工、农技服务、农民培训等6项功能优化整合,在乡镇驻地建成运营了24处为农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以市政府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为契机,对原有为农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改造,与科普宣传、土地流转、用工劳务、合作金融、社会保障、文体娱乐等功能嫁接,使其具备“6+N”项服务功能。二是抓住规模化服务这一核心。根据丘陵地貌农业特点,联合农业、农机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协同开展为农服务,形成了文登为农服务“6+N”、山东汇润集团“1+N+4”、荣成虎山为农服务中心“搭建平台、社农共兴”等经验样板。三是抓牢农业“新六产”这个增长点。发挥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共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试验基地”作用,加快占地600亩的桥头生态农业基地、1200亩的青泉谷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并通过“村社共建”方式参与文登米山西山后村、西铺头村生态休闲产业园建设运营,成为供销社工作转型发展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