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青岛蓝谷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鳌山湾畔,包括鳌山卫、温泉两个街道办事处,规划总面积44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辖116个村庄、10.29万人。2012年1月31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管委正式成立,青岛蓝谷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紧紧围绕“中国青岛蓝谷,海洋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突出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功能,规划建设科研、教育、居住深度融合的5个新镇,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机构集聚,大幅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能力,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成为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链接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创新平台。按照职住平衡、低碳节约的理念,坚持城市结构与生态结构、自然地形相融合,以生态廊道、山体河流分割新城片区,统筹考虑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布局、生态环境营造、自然地形地貌等要素,规划总人口70万人,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突出资源向海洋科研优先配置原则,确保科研人员占比不低于40%,科研用房、人才公寓及公共配套占比不低于60%,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占比不低于40%。努力将青岛蓝谷建成一座汇聚世界先进规划理念、顶尖设计水平的滨海生态新城,一座高端海洋科研机构聚集、精英人才荟萃的海洋科技新城,一座功能完善、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城。自然优势。青岛蓝谷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鳌山湾畔,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域内山、谷、湾、海、岛自然交替,拥有国内仅有、分布面积达7.2平方公里的海水溴盐温泉,森林覆盖率达56%,生态优势明显。交通优势。青岛地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烟威青综合发展带的核心位置,青岛蓝谷和周边形成了包括滨海大道、青威高速、青龙高速、青岛蓝谷城际铁路、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港等在内完善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科研优势。青岛素以海洋科技城著称,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国家级涉海科研机构,拥有占全国30%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7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全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均起源于青岛,完成7000米级海试的“蛟龙”号也常驻青岛蓝谷,青岛已经形成较为雄厚的海洋科研基础和实力。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世界眼光谋划蓝谷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国际标准提升蓝谷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发挥本土优势凝聚各方资源,努力将青岛蓝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加快涉海科研机构、大院大所、社会化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开展海洋科学探索、涉海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我国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成为我国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建设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为我国海洋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孵化服务。同时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加强海洋科技研发成果与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的对接,培育一批海洋领军企业,打造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集聚区域。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蓝色文化教育和人才集聚中心,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类高等院校和特色学科,打造一批高端海洋科普文化载体,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富集地区。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整合区域内优势特色资源,挖掘海洋文化底蕴,开发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形成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和海洋科普文化旅游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