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有片富饶美丽的高原草甸湿地——若诗如画若尔盖。东南、正南和西南与九寨沟、松潘、红原和阿坝县相连,西、北、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卓尼和迭部县为邻,是阿坝州面积最大的县,幅员106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辖4镇13乡,总人口8万人。地理区位优势主要特点有“三个三”。第一个“三”就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川甘青金三角,是天府之国与西部高原商贸的重要中转口岸。第二个“三”就是有三个旅游专线机场,以县城为中心,周边两小时车程范围内分布有九黄机场、红原机场、夏河机场三个旅游专线机场。第三个“三”就是有三种快捷进出方式。除三个机场外,213、248、345三条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成都至西宁高铁贯彻全境。优越的地理区位、突出的生态优势和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全域全时全景、大美湿地草原”。一是大美黄河湾。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奔腾而来,在广袤无垠的若尔盖湿地形成了一个接近180度的回头弯,这不仅是黄河数千公里河道上唯一一个180度回头弯,也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第一道弯。这里的黄河水不像壶口瀑布那样汹涌咆哮,而是像少女一般温柔,在四川的边上轻轻抚过,又立马转身飘回青海。远远望去,茫茫原野与如丝带般的黄河水自然地融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神韵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直以来,被广大摄影家誉为创作的天堂。二是中华大湿地。悠悠千年的长江、黄河孕育着一望无际的若尔盖高原湿地,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美的湿地,而且是全世界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高寒湿地,湿地总面积高达3万平方公里。在这浩原沃野、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蓄水总量达100亿立方米,在黄河流经这里后,径流量将增加29%,枯水季节径流量将增加45%,那奔腾东去、流淌不息的黄河水,时刻不诉说着“中华大湿地”的伟大与光辉。三是川西大草原。我们县境内的热尔大坝草原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的第二大草原,是中国最平坦辽阔的湿地草原,一年四季风景不同、景致不同,特别是夏季碧绿的草地、迷人的湖泊与星星点点的帐房、牛羊,相映成景,完美的组合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画卷。而此时草原上的蓝宝石——花湖,更是五彩缤纷、水色纯美,湖畔开满了鲜花,好像云霞委地,如入仙境,草原蜃景妙不可言。四是生物大乐园。若尔盖地处四川盆地与高寒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有草原有森林、有平原有山地、有河流有湖泊,一天有四季、一地有四季,丰富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成就了野生动植物的世外桃源,全县有野生植物1160余种、动物250余种,有鸟类观测记录328种。在这里黄鸭、黑颈鹤常栖于湖畔、嬉水自乐,梅花鹿、林麝成群结队、穿梭林间,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的动植物王国。五是红色革命大转折。若尔盖除了独特的高原湿地草原风光以及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外,更以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而闻名于世。八十多年前,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若尔盖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集中走过的地方,是红军长征在川西北高原滞留时间最长、面临环境最艰险、进行斗争最卓绝的地方,更是党和红军摆脱政治困境,打通红军胜利北上道路,现实最终胜利的历史转折地。目前,县境内保存有包座战役、巴西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遗迹28处,红色文物380余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足迹遍及班佑草地、巴西农区,这里一直是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红色圣地。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坝州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绝对最低气温-33.7℃。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212万亩,森林面积240万亩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4县和四川省阿坝、红原、松潘、九寨沟4县接壤。1953年建置为县,是四川省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川西北汉藏文化的“交汇地”、连接川甘青三省的“民族走廊”。辖4镇13乡2个牧场,96个村、3个社区,101个远牧点,最远的占哇乡距县城140公里,最远的夺曲寨和雅尔寨远牧点距县城160公里。辖区内居住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总人口7.8万人,其中,纯农牧户12603户6.6万人,藏族人口7.2万人、占92%。有高寒沼泽泥炭资源41亿立方米以及金、铜、铀等矿产资源30多种。2017年是十四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面对经济投资政策调整、资源环境政策日渐趋紧、8·8九寨沟地震等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的复杂形势,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沉着应对、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始终保持“全州争先、草地领跑”的冲劲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生态不断加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8亿元,完成州定目标的101.1%,增长5.5%,增速从全州第九位跃升至前五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完成州定目标的104%,排名从全州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6000万元,完成州定目标的103.4%,增长4.9%,收入和增速继续领跑草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42元,完成州定目标的100.8%,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1元,完成州定目标的101.1%,增长10.3%。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37亿元、贷款余额10.88亿元,分别增长7.8%、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47亿元,增长4.5%。坚持“三业并举”,在全州经济遭受重创的严峻形势下,全县经济运行保持了“稳步增长、提速进位”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生态文化旅游承压奋进。面对H7N9禽流感、8·8九寨沟地震等疫情灾情对生态文化旅游的多重影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若尔盖黄河大草原文化旅游暨盛夏雅敦节、求吉度炯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若诗·若画·若尔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投资1100万元,完成黄河九曲第一湾观光扶梯改造提升。与四川出版集团签订投资2亿元的《扎萨格景区合作开发协议》。投资5750万元,竣工投用13个生态旅游厕所,完成巴西纪念馆装修布展,稳步推进自驾游示范段、花湖天街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力开展草原旅游环境专项整治,规范建设藏牧家乐、骑马点110家,整治退出30家,旅游配套产业“脏、乱、散、小”局面逐步扭转。全年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3万人次,排名首次跻身全州前五位,实现旅游总收入13.7亿元,若尔盖生态文化旅游已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先行区,更是大九寨旅游环线实现地震灾后恢复振兴的重要支撑。特色农牧产业稳步推进。坚持特色基地引领,编制完成《若尔盖县现代生态农牧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新建牲畜标准化养殖、农业科技示范种植等各类现代农牧基地22个,引进大蒜、青(红)脆李、黄芪等经济作物330亩。不断壮大经营主体,新培育农村集体专合组织29家,新增家庭牧场1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270户,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新增收益1089万元。投入2977.4万元,建成现代化“小粮仓”1.5万套,新增耕地212亩,启动牦牛定点屠宰、牲畜无害化处理场建设项目。探索建立“三统三整三效”畜牧暖棚建设模式,投入1502.4万元,新建畜牧暖棚626个。预计全年各类牲畜存栏97.53万混合头,实现出栏33.42万混合头,商品率达到31%,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绿色工业经济强力跟进。大力实施“壮大规上、培育入规、发展小微企业”三大计划,全年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99亿元,完成州定目标的103.1%,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增速全州领先。投入2350万元,建成高原之宝400吨特色调制牦牛乳粉生产示范线,完成新希望冷藏设备提升改造和巴西电站增容扩效项目。坚持培育打造全州西北部新能源基地,取得光伏开发指标25MW,全面实现中环50MW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新增规上企业1家。投资260万元,启动巴西片区道地中药材加工厂建设。改进“仁青佐塔”“三十七味红花丸”等知名藏药工艺,开展《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藏药制作技术培训6批206人次,制成各类藏药5.6万公斤,价值850万元,藏医药加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不断壮大小微企业,投入61万元,帮助多尔玛等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民营个体企业增至479家,绿色工业经济发展结构日趋优化。坚持“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在全州投资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启动实施建设项目132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速进入全州前“三甲”,投资总额远超其他草地县。城镇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完成《若尔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2030)》,新增控规用地8.9平方公里,完成红星镇、辖曼镇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投入37万元,完成6户地震重度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开展受损房屋评估鉴定1735户。稳步推进唐克旅游综合体建设和唐克市政提升改造工程,旅游集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1%,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投入240万元实现占哇夏德、阿西茸甲尼等15个村生活垃圾清运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投资521万元,优化改造并运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和集中供暖厂,县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集中供暖实现绿色排放。统筹整合德阳帮扶等各类资金8400万元,建成西区族兴大道、安康大街、观景路等7条市政道路,全面完成县城9条主要街道夜景亮化工程,启动祥鹿苑、飞鹤广场、天珠广场等3个环县城生态主题小公园建设,城镇居住、休闲、经商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完成求吉南哇、白尔尼冲等4条乡村道路、8个乡镇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启动西成铁路若尔盖段定测工作,稳步推进省道217线(唐热路)改扩建工程以及迭麦路、九若路前期工作。投入250万元,完成唐克等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启动黑河县城区堤防、热尔河防洪治理、崇尔乡白尔尼冲寨泄洪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投资3018万元,完成红星俄真变电站至花湖景区等8个电力项目,建成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146公里。投入5383万元,建成移动通信基站38个、通信铁塔48个,全县国省干道4G信号覆盖率达到98%,各乡村电话、宽带覆盖率达到97%,共享普惠、高速高效的信息网正逐步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良。立足“四化”增绿色,投入5.22亿元启动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县行动”,绿化国省干道2000亩、植树造林1.51万亩、湿地恢复1.46万亩、沙化治理26.1万亩。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河道清淤12公里。编制完成《若尔盖县河道采砂规划(2017—2021)》和《若尔盖县建筑材料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试行)》,依法整治非法采砂点16处,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303平方公里,河湖生态得到切实改善。投入1300万元,完成包座、红星、热尔等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大力开展“守护绿川行动”,查处林业行政案件51件,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坚持正视问题不退缩、立行立改不畏难,整改完成环保督察、卫星遥感、信访反映等173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4%,草原湿地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紧盯“脱贫二十二个村”目标,聚情、聚智、聚力,圆满完成11个村基础设施建设和11个村555户2521人减贫任务。创新机制,项目投入走在前列。创新“N+1”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5类1.21亿元,在全州开好了头、走在了前列。立足“精准”,探索建立“五个一”扶贫机制,启动扶贫建设项目242个,编制完成交通、旅游、医疗等22个专项扶贫实施方案。投入2522万元,实施棚户区改造411套,完成藏区新居517户、易地扶贫搬迁47户,贫困群众住房全部达到“A、B”级。投入1417.6万元,完成73户364人安全饮水点建设,安装电视“户户通”4503套,稳步推进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电、通广播电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创新思路,产业扶贫扎实有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规范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69个,实现经济收益1640万元。投入130万元,成功打造达扎寺岭嘎村、唐克俄色村、红星冻卡村、回民村民宿接待达标户65户,实现就业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5000元。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建成农特产品销售平台80家,微店、微商200家。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引种实验,投入400万元建成冻列乡“枣李”种植示范基地。与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投资金额达2亿元的白河牧场农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产业扶贫基础进一步夯实。创新措施,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探索建立“五三”就业扶贫机制,实现公益性岗位开发“三个三百”,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深入推进“两线合一”,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救助资金3067人506万元。强化“四项基金”兜底,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党员红色信贷、党员精准示范等各类资金3255万元。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免费健康体检建档立卡贫困人员6190人,免费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61人。投入84.35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现各类补贴2.72亿元,群众脱贫保障显著增强。强力推进“四项事业”,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年预计完成民生投入3.15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1%。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更加有力。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保障能力,办理公积金住房贷款3200万元。“五大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8%以上。兑现城乡低保救助1434万元,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龄津贴4837人次79.57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13人81.84万元。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个,投入75万元聘请217名贫困群众为2500名60岁以上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部分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实现“三无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教育事业加力推动、提档升级。累计投入2亿元,全面完成县藏文中学实验综合楼等48个项目建设,城镇、乡村环境最好、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投入400万元,继续运行县城集中供暖,优先保障县城学生宿舍、教学楼冬季取暖。投入2300万元,全面推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购买,改造提升24所中小学校电力设施。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公开招聘村级幼儿园辅导员192名,调整扩充教师编制80名。推广“先学后教”模式,《牧区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与《一校一周驻点调研视导》课题报告入选四川教育发展改革研究成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今年高考参考693人,本专科录取629人,录取率达到90.8%,领跑五省藏区。卫计事业锐意进取、不断攀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理完成《旦科临床经验选集》,县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疾控中心被评为“二级乙等”疾病防疫控制机构。临危不乱、高效运转,成功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投入1600万元,启动重点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业务用房和包虫病康复治疗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免费诊治病人6.5万人次,健康体检3.8万人次,建立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4万份,建档率达到95.24%,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文体事业亲民惠民、全面繁荣。立足本地优秀文化、群众喜好,投入220万元,开展送文化下乡、藏戏展演、农牧民篮球等系列活动180余场次,受益群众6万余人次,“月月有戏看、月月有活动”逐步成为常态。全面完成“两馆一场”建设,民族体育馆、县城数字影院实现投用运营。投入158万元,完成西新工程和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补充完善17个乡镇文化站和22个贫困村文化室专业设施设备,巴西、阿西茸、班佑等文化站被评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体服务全面发展。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结建议、提案164件,办复率100%。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台《若尔盖县政府系统办文办会提高办事效率十二条规定》,对37名环境违纪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大力开展扶贫领域“3+X”专项整治,完成扶贫等重点领域项目审计194个,核减政府投资998.35万元。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组建成立若尔盖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4025户4.9万亩土地确权颁证,实现耕地流转9621亩。进一步规范公车管理,公务卡推广使用率达到100%,“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5%。严明纪律、科学指导,顺利完成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化政务服务,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开扶贫、教育等各类政务信息7600条,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大走访、大下访、大接访活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1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392件。严格落实110接处警社会联动工作机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2起,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69名,挡获被盗车辆57辆,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扎实开展宗教场所财税监管试点工作,投入760万元稳步推进21座寺庙消防设施、民管会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和《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阿坝卷若尔盖分卷)编篡工作,县民族宗教局被国家宗教事务局评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先进集体”。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网格化服务管理和村规民约规范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层社会管理、民主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切实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旅游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七个第一时间”全力开展8·8九寨沟抗震救灾工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防震减灾、人民防空、民政救助等部门、个人受到省州通报表扬,其中县人武部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县人民医院党支部被省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全年圆满实现社会稳定“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未出”的工作目标。此外,外事台侨、国防动员、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史志、粮食、档案、保密、供销、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护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抓生态优环境、抓发展强支柱、抓稳定促和谐、抓民生惠百姓、抓党建固基础”的总体要求,保持“全州争先、草地领跑”的冲劲干劲,奋力实现“三战完胜、三业进位、三态优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达到18.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达到21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5.5%,达到2.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旅游接待人数增长2.6%,达到208.3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增长1.5%,达到1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达到5.89亿元。县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9%,达到62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 %,达到335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达到1296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