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温州生态园地处温州大都市的中心,东连龙湾,西接瓯海区,南临瑞安,北部余脉直抵瓯江,360度向城市开放,涉及瓯海区、龙湾区、瑞安市的13个乡镇(街道)、73个行政村,是温州“生态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温州城市的“绿心”。生态园建设保护区面积为113.21平方公里,由三垟湿地和大罗山组成,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三垟湿地面积为10.67平方公里,内部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有城市“绿肾”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城市湿地”。大罗山102.54平方公里,介于瓯江和飞云江之间,是温州市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城市“绿肺”之称。大罗山囊括仙岩、瑶溪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天柱、茶山两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共有500多处自然人文景点。生态园集山、水、洲、濒海于一体,是杨梅乡、柑桔洲、棱角园、桂花山,是大自然赐予温州人民的宝贵财富。三垟湿地位于温州瓯海区三垟片,其北部主要为城市中心区,东部隔大罗山与瓯海永强片相连,西部以温瑞大道为界,南部隔高速公路为温州市高教园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三垟湿地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道将其分割成大小各异的岛屿,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东南被茶山环绕,峰峦叠翠,山环水绕,自然风光秀丽,被称为“浙南威尼斯”。早在在新生代第三纪末期,温州的地貌轮廓已基本形成,大罗山居于海中,由于湖相沙质、泥质沉积的大量堆积以及河水携带泥沙的淤积,经过了一个慢长过程,终于在大罗山西侧与吹台山之间形成了一个较浅的大海湾。在海水与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湾与外部的海水逐渐分离,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形成泻湖,但当时的面积要比现在大的多。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赞之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谢氏《游名山志》说:“帆游山地昔为海,永宁(今温州)安固(今瑞安)二县间,东南便是赤石,又枕海。”赤石便是大罗山。三垟一带由于属于古海湾的边缘,水深较浅,滩涂较多,加之山洪的冲刷,泥沙的沉积,使地形沟坎较多、水陆相杂,已经初具现在三垟水网地区的雏形。瓯江的搬运与沉积,使帆海的面积逐渐减小,大约在明以前,最终使北帆海消失。在这期间,唐宋时期大量的水利开发,如唐代韦庸修建会昌湖,宋代韩彦直、沈枢疏环城河道,修建温瑞塘河,挖深填浅,大量泥沙不规则的堆积、填满,连同原有的沟坎,将帆海原先大片水面分割成破碎的湖群。又经过数百年的桑海桑田,形成了今天的三垟水网地区自然形状。大罗山位于温州大都市的中心位置,主要由仙岩景区、瑶溪景区、天柱景区、茶山景区组成,海拔最高处为707米,保护建设范围面积为102.54平方公里,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自然风光秀丽,名胜资源丰富,有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国宝单位国安寺千佛塔、东晋古刹天柱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龙脊等500多处景点,是温州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温州城市的“绿肺”。大罗山属花岗岩山体,在浙南地区众多沉积岩丹霞山为主的地貌中较为独特,山形以巧、奇、秀取胜,溪流、瀑布星罗棋布。同时大罗山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气势开阔,区内山水风光旅游、人文历史古迹游览、农业观光、避暑度假、运动休闲等多种旅游活动融合,是极具有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的风景旅游区。此外,大罗山还建有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省级绿道100多公里,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登山健身、休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