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九龙坡区位于重庆主城西南部,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逾120万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1.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7.3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9.7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地域特征——山纵水绕、东城西乡。巍巍中梁山纵贯南北20余公里,把九龙坡分为东城西乡两大区域。东部区域紧邻渝中半岛,面积88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城市化;西部区域344平方公里,处于城乡结合部,都市乡村特征突出,是城市未来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中梁山隧道、华岩隧道等4条隧道共双向18车道贯通中梁山脉,东西部交通瓶颈制约逐步化解,人流、物流愈加畅通。长江西进东出,区内岸线长30余公里,大溪河、梁滩河、跳磴河、桃花溪4条次级河流蜿蜒流转,河湖交错,温泉富集,近100平方公里的山体水体构成九龙坡自然生态基本格局,建成沿边、沿路、沿河绿色走廊和生态隔离带,森林面积超过140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人杰艺厚。九龙坡区历史悠久,先秦属巴国江州,秦汉属巴郡,南北朝以来属巴县。明朝年间,以“境内江中有滩、九石翘首若龙”取名“九龙滩”,后建成九龙铺码头。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座机降落在九龙铺机场,《新华日报》记者报道时误将“九龙铺”写为“九龙坡”,因而传名天下,1955年10月正式定名为“九龙坡区”。九龙坡区文化底蕴深厚,战国巴人船棺、汉陶砖画传承千年;西南名刹华岩寺嗣法于明,香火绵延至今四百余年,影响力遍及西南地区;走马民间故事、白市驿川剧、九龙楹联等15项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群众喜爱;巴人博物馆、钢琴博物馆、抗战兵工旧址博物馆群等传承着文化记忆。九龙坡区艺术氛围浓厚,四川美术学院根植黄桷坪60多年,常年数千名“黄漂”流连于此、醉心艺术创作,全区建成1个国家级、15个市级文创基地。九龙坡区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明正德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刘春、清乾嘉时期书画名士龙为霖和龚有融、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周贡植、当代美术大师罗中立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发展概貌——工业大区、创新亮区。上世纪30年代汉阳兵工厂西迁重庆,打下九龙坡区现代工业第一块基石。历经“三线”建设、乡镇企业兴起、园区经济发展等历史阶段,九龙坡区成长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的军工重镇、工业大区,现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构建起汽车摩托车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群,市场主体超过17.5万户、居重庆区县第一。工业因创新而强,创新因工业而兴。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高新区,2016年7月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市委、市政府正精心打造重庆高新区“升级版”,致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创新中心。同时,九龙坡区成功创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有4.75平方公里区域纳入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2018年底,集聚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330家、市级以上认定研发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85家,建成国家质检基地、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和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入驻,全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要素富集、创新氛围浓厚。战略愿景——聚焦“三高”、打造“三宜”。遵照市委陈敏尔书记对九龙坡区作出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质量城市管理,创造高品质人民生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的重要指示,九龙坡区将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目标,在保持中高速增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到2020年,努力实现体现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显著提升”,即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8年的45%提升到5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从62%提升到6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从2.8%提升到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35万元提升到40万元;年度实际利用外资从4亿美元提升到10亿美元,年度进出口总额从22亿美元提升到30亿美元;森林覆盖率从35%提升到4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从44%提升到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9亿元提升到7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3.8万元提升到5万元。拥抱新时代,振兴九龙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九龙坡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落实重庆“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和弘扬“九心归一、龙行天下”人文精神,众志成城、开拓奋进,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奋力铸就新的辉煌,努力创造美好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