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担着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保护和科学研究等任务。1981年2月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4年12月又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为正处级事业法人单位。从1952年至今,先后担任队长或所长的有赵全嘏、许顺湛、丁伯泉、安金槐、郝本性、杨育彬、杨肇清、孙新民、贾连敏。事业编制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8人,占全院职工的比例为78%。全院设有13个科室:办公室、基建考古办公室、计财科、保卫科、第一(石器时代)研究室、第二(商周时期)研究室、第三(秦汉及以后历史时期)研究室、科技考古室、技术室、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公共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夏考古》编辑部。下属有郑州、新郑、登封、许昌灵井、内黄三杨庄工作站和郑州西山整理基地。2009年以来,初步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国动物考古标本数据库”科研平台,省级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个,省级科研基地3个。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了许多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如治淮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铁路建设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以及大量的城市建设等工程,完成了异常繁重、艰苦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任务;还围绕一些重要学术研究课题,进行了大量文物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这些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和科研成果。在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中,有6项被列入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有23项获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奖数量在全国考古院所中名列第一;另有8项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奖。同时,近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并圆满完成了3项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承担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文物科研项目5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等。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领域,还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出版40余部考古报告专著,30多部各类资料性研究专著和图录,50多部学术性专著,发表考古发掘报告、简报1000余篇,发表研究论文和其他文章1500余篇。在这些出版的一百多部考古报告专集和学术研究专著中,有30多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全国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20世纪优秀考古报告奖、全国优秀图书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夏鼐考古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科普奖、中国钱币学会金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等。这些重大考古发现和科研成果,凸显了河南作为文物大省在全国的地位,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积极贡献。另外,在上述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中,一些重要遗址已经或正在建设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如郑州商城、新郑郑韩故城、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信阳城阳城遗址等,这些遗址公园已经发挥出了独特的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巨大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承担发掘研究的中国大运河项目为中国大运河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做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被分别调拨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中陈列展览,这些国之瑰宝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社会文化价值。作为具有优良传统、底蕴深厚的全国著名文物考古科研院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年来紧跟文物考古学科前进的步伐,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新学科,而且已经使这些的新的科研领域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同时还积极广泛地开展与世界各国相关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科研理论和经验,宣传和促进中华古代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被省人事厅和省文物局评为全省文物先进单位,被省直机关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同时还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艰苦的科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人才团队。目前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11人,硕士11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25%。现有研究馆员17人,副研究馆员14人,高层次科研人员占全院职工比例为36%。在这批人才队伍中,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人,文化部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青年社科专家5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考古学科组(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1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5人;多位科研工作者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博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感动中原人物、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