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2017年10月18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相关政策。2018年1月18日,高新区与恩施市人民政府签订托管协议,正式托管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全境,面积约81.77平方公里;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坝村11.66平方公里维持原托管方式。2018年1月21日,中共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委员会、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高新区将坚持生态发展、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发展,着力推进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引领和创新示范作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恩施·中国硒谷”,建设“生态型、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中国富硒产业发展引领区,立足恩施富硒资源优势和技术积累,在富硒食品、绿色用品等方面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开发,构建完整的富硒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富硒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后发地区创新创业示范区,持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激活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引领带动恩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树立后发地区与民族地区推进创新创业的新标杆。建设绿色幸福的山水科技新城,坚持践行绿色文明理念,探索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使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建设与原生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绿色幸福山水科技新城。按照州委、州政府确定的“一年打牢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总体目标,着力打造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集群。2018年已完成规划编制、平台搭建,启动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的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城市功能基本完备,招商引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50%以上。2020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和经济创造力的较快增长,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建成产业特色突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完善、生态科技新城功能健全的绿色现代化园区;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实现集中、集约、高效和优化发展,高新区“1+8”园区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不断形成,新经济增长速度全州领先,实现营业总收入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0%;产业结构和生态体系实现双优化,富硒产业特色鲜明,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支撑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业态多元、主体活跃、价值高端的绿色产业体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持续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家;资源集聚和载体建设实现双突破,技术、人才、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汇聚有力,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文化蔚然成风,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集聚省级以上孵化器6家,孵化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绿色园区和生态园区实现双崛起,三生融合理念深入实践,园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比例显著增长,万元GDP能耗达到国家和省州要求,绿化率达到40%。基础设施初步完成,产业集聚渐成规模,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州城的新城区、州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将高新区纳入恩施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编制高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坚持生态优先、项目优先,合理空间布局,引导生态要素集约开发、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产业互补、产城融合的有机体。目前,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一城一心、两区四园六廊”(一城,即施州古城;一心,即月亮岩科技研发中心;两区,即望城坡-高桥坝生态康养区、谭家坝科教区;四园,即生物医药产业园、硒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南综合产业园;六廊,即高旗大道生态廊道、高桥河生态廊道、月亮岩生态廊道、四道河-安来高速生态廊道、巴公溪生态廊道、清江生态廊道)的功能分区进行规划结构布局。按照“四纵六横”(四纵,即209绕城线-高新大道、高旗大道、施州大道-解放路-恩咸公路、金龙大道-209国道;六横,即金山大道、虎民路-民族路、恩利公路-人民路-中山路、高新中路、高新大道、高新南路)道路主骨架进行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在园区规划建设中依山就势、科学合理布局项目,着力保护好生态环境,用景区理念打造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