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7镇3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19万人。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常州机场、京沪高铁常州站坐落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建区25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示范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引领区、人人向往的和谐幸福宜居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动力装备、通用航空、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占全市12%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1/3的到账外资和1/3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0.2亿元,同比增长9.1%;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11.4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4.3亿元,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销售收入2954.7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2.8亿元,同比增长8.1%。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大关,年销售超亿元企业累计329家、超10亿元企业累计35家、超百亿元企业累计3家,纳税超1000万元企业累计213家。全区IPO上市企业累计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50家。二是转型升级成效显现。持续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康得新能源、扬子江海浪、星宇车灯、瑞声科技等一批特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联影医疗、扬瑞新材料、蒂森克虏伯转向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在建或基本建成,新增销售超200亿元。新兴产业集聚壮大,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通用航空、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上年的1.5∶52.9∶45.6调整为1.4∶52.0∶46.6。高效农业稳步推进,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500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340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7%,成功入选全市首家省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区”。三是创新优势不断积聚。2017年,我区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综合排位上升至25位,在全省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3。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2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2.6%,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家,有效期内高企总数为359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27件、国际专利55件,均居全市第一。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新增制订(修订)国际标准13件、国家标准131项、行业标准136项,累计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3件、省著名商标88件,驰名、著名商标数量连续五年稳居全省开发区首位。2017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8168人,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98名,培育省“双创团队”9个、省“双创人才”92名,引进“龙城英才计划”A、B、D类项目超过100个。爱尔威国际人工智能孵化器建成投运,常州拨云科技创业园晋升国家级孵化器,西夏墅智能数控工具众创社区获评全省首批众创社区。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常州)研究院成功设立并获批全市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自动化所常州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签约成立。空港产业园科技企业加速器、低空物流飞行器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也相继投运。常州光伏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纳入科技部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是开放开发加速推进。全区已吸引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区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3家,38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了51个项目,其中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超过46个,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04亿美元,朗盛、蒂森克虏伯、诺贝丽斯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型企业在区内快速发展。2017年全区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779亿元,其中出口524.3亿元。2017年全年引进总投资超1亿美元或10亿元项目23个,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或1亿元项目100个。同时,目前区内64家本土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89个,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实现双向良性互动。五是城乡面貌显著提升。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紧紧围绕“一城三区十大功能板块”的总体布局,全域城乡统筹规划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小黄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轨道交通一号线、新龙生态林二期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功能更趋完善,高新广场全面建成,锦湖创新中心大厦竣工投用,K12少儿之家正式开业,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鑫海大厦等重点项目有序实施。新北中央公园、藻江河绿地和春江民俗公园等“城市绿肺”建成开放,全年新增绿地138公顷。新龙湖公园等8个试点项目顺利完工。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0家,取缔“散乱污”企业135家。“河长制”实现全覆盖,整治黑臭水体21个,“水十条”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西夏墅梅林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江苏最美乡村”等称号。第三次获评“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六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富民工程不断推进,百姓收入稳步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万元。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新增就业人数2296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873人。教育资源量质齐升,2017年我区投入3亿多元用于学校建设,新桥高级中学、飞龙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投入使用,河海中学、罗溪中心小学二期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新桥高级中学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现场验收,龙虎塘实验小学、新桥实验小学、春江中心小学创建为市新优质学校,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接受了国家级“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现场考核。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精防康复医院改造工程基本竣工,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全市首家基层二级综合医院,我区创建成省“卫生应急规范区”和省“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县”。未来一段时间我区将围绕争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标杆,以“提振精气神、突出勇争先,追求高新优、确保晋前位”为主线,统筹实施“产业转型提速工程、基础设施提质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现代农业优产名品工程、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工程、社会治理优化保障工程、特色小镇优美乐居工程、创新驱动强化工程、人才引领强化工程、改革攻坚强化工程”等十大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五个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5%。创新活力显著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初步形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500家,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人民生活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拥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5人,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超过2.3平方米。城乡环境显著提升。人口和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加协调,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交通、信息、能源、水利、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绿色发展成为鲜明特色,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林木覆盖率达到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以上,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显著提升。建成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法治新北、平安新北和廉洁新北,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公众安全感达到94%以上,法治政府建设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党风廉洁建设满意度达到85%以上,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