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与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牢记农业科研国家队使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三农”建设主战场,坚持“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方向,带领全国农业科技力量,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为我国农业科技率先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宏观战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以“籼型杂交水稻”“印水型杂交水稻”“‘中单 2 号’玉米”“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中棉所12’棉花”“‘中棉所19’ 棉花”“转基因抗虫棉花”“‘中黄13’大豆”“‘京丰1 号’甘蓝”“冬干鸭屎泥水稻坐秋及低产田改良”“豫北地区盐渍土棉麦保苗技术措施”“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聚乙烯地膜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等为代表的 6000多项科技成果,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门类齐全,高级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围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中国粮食产需区域平衡、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农业区划、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宏观战略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产业化,为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一线,不断探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应用。“十一五”以来,全院平均每年组织科技下乡7 万人天,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106万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218 个、新产品 130个、新技术290项,示范推广面积5.5亿亩,示范推广畜禽2 .1 亿头(羽),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在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引进管理经验、培养人才及农业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为不断增强全院自主创新能力,缩短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力提升在国际农业科技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目前,已与83个国家、38个国际组织、7个跨国公司及盖茨基金会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有13个国际机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设立了驻华办事处,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62个。组织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农业科研与教学单位参加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挑战计划”、盖茨基金会“绿色超级稻项目”等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禽流感疫苗、沼气、杂交水稻以及小型农机具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纷纷走出国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起的“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已成为国际上很有影响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吸引、聚集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加强研究生培养教育,逐步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了一支学科专业比较齐全、高层次人才集中、人员结构优化、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实施“杰出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青年英才计划”和“科研英才培育工程”等重大人才建设工程,在引进和聚集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优秀科技人才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先后有 29 位两院院士在院工作,涌现出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科研领军人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等杰出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支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研究生院已建立了包括硕士、博士、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近5000人,为社会培养输送了 1 万多名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经过几代中国农业科学院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34个直属研究所与9个共建研究所、超万名职工、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形成了作物、园艺、畜牧、兽医、资源与环境、工程与机械、质量安全与加工、信息与经济等8个学科集群、130多个学科领域、300多个研究方向的学科体系。孕育了以“祁阳站精神”“中棉所精神”为代表的农科文化,集中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潜心科研的执著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农科人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科技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紧紧围绕“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目标和“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的重大使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建设,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全面提升对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全面提升宏观决策咨询能力,成为国家“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重镇;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着力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更加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带动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