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霞浦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档案局成立于1986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编制10人。原档案馆始建于1972年,总面积1173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12间,480平方米,属C级危房。2011年,霞浦县综合档案馆项目作为县委、县政府列入九大项基础综合设施项目之一,于当年12月开工,2013年1月主体工程竣工,同县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起建设,简称为霞浦九大馆。新馆按照县级综合档案馆“五大功能”( 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和电子文件中心)要求,努力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新馆共五层(包括地下室)总面积3736平方米,其中库房1303平方米。经过历时四年的新馆工程建设,于2015年10月23日搬迁新馆办公,现库房安装了恒温恒湿精密空调八台;新增档案密集架376.3m³,满足新移交档案5至10年存放;安装了高压细水雾灭火控制系统,监控报警等设备,为档案安全使用和消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档案馆”的基础设备及操作系统,为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档案服务窗口的信息公开和今后延伸和拓展档案信息服务获得有力“抓手”。这集先进设施、消防安全和标准馆库为一体,彰显科技、人文和休闲为一处具有地标式的文化建筑,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为进一步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全县的档案工作起到积极有为的作用。建馆以来,档案局(馆)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征集和接收文书、土改清册、会计、公证、林权三定、婚姻、土地承包、干部人头和声像等档案。目前,馆藏档案有161个全宗,61041卷(册),馆藏量居宁德市县级前列,最早的有清乾隆15年(公元1751年)的地契,其中4198卷的民国档案和4卷革命历史档案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为能进一步彰显档案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借新馆起用之时,我们荟萃了313幅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照片,制作三十二个宣传展牌,从一层走廊往二层楼梯,环绕墙壁挂展,在清柔灯光映现下,呈显出档案特有的文化氛围。由于她们分类不同,表达的文化内涵各异,从某种侧面上浓缩我县历史的文化变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可读性,沉浸其间让人回味和思考。这几年,我们特别注重特色档案的征集。我们在注重征集习近平等领导的特色档案和25幅照片的同时,去年,在纪念“二战” 革命战争70周年前夕,我们派人到省档案局,以拍照、复印等形式征集到珍贵的《霞浦民报》(1947年),《霞浦导报》(民国36年),敌人罪行调查表(民国34年),《闽东概况》(原版)等报刊书籍和照片70多张,这些难得的档案和资料十分珍贵。这两年,我们还和博物馆联手,跖出霞浦著名的历史名人题词、古碑、题匾等拓片40幅。同时收集到在空海入唐登陆1186年 (即1994年之际)在霞浦书法展的书法名家如赵朴初、游寿、潘主兰、郑乃珖、周沧米等先生作品78幅。今年,征集到霞浦首届民间春晚《回家过年》的全程录像;《霞浦长廊》、《霞浦历史名人访谈》录像;南宋名宦王伯大的家《“博大”的留余铭》电子录像光盘;与厦大历史系联合挖掘编研红土地历史档案,这些都不断丰富了馆藏,注重从个性和特色上提升档案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