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本溪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2年12月14日。她的前身是本溪市联合中学,1951年正式定名为本溪市第一中学,1960年9月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78年2月 被辽宁省政府评为首批办好的40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85年7月被定为辽宁省"试行向高等院校推荐和保送优秀毕业生办法"的重点中学,1985年5月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1999年、2001年起相继开始承担赴法国、加拿大留学预备生源(高中阶段)的培训业务。2017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本溪市第一中学是本溪市最美丽的校园,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现有校区两个,共占地面积13.3公顷,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市中心解放北二马路50号,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综合实 验大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流设施和教师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有设备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和多媒体校园网。东校区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电子阅览大厅、多功能报告厅、学生公寓、科技信息楼、艺术楼、400米标准跑道的塑胶运动场,人造草皮标准足球场、篮球、体育馆、食堂、生活服务区等一应俱全。新校区一期占地9.7公顷,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2006年10月19日,一中东校区建成使用庆典隆重举行,市委书记李波,市长冮瑞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本溪驻军的领导,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应俊峰主任,省教育厅刘玉华督学参加了庆典活动,一中老校友,中国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赵进军先生均为母校发来了贺电。一中东校区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划分合理。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设施,教学楼有标准教室48个,辅助教室72个,可容纳在校生2200人。图书馆包括可容纳6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可同时容纳400人的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以及大型书库。实验楼设置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电教室、历史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语音室、电脑房和阶梯教室等。运动区包括400米标准跑道的塑胶运动场、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体育馆等。生活区里,食堂、超市、服务中心、浴池、学生公寓等设施一应俱全。一中东校是建国以来本溪市教育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是全市占地面积最大、建设规模最高、设施最为齐备、教育环境最好的一所省内一流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它的建成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硬件要求,同时有利于缓解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对本溪市新城区建设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本溪市第一中学现有61个教学班,3262名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支业务过硬、敬业精神强、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在178名任课教师中,有特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78名,硕士研究生7人,法籍教师1人,加拿大籍教师2人。其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市劳动模范、市自然科学学科青年带头人、市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19名;有20余名教师在省、市多个学术团体中任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等职务。本溪一中是本溪市历史最悠久的学校,70年来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身心健康、能力突出、人格高尚”的未来人才“的办学方向,收益的又何止是徐小烨一人。本溪一中为本溪,为辽宁,为中国,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张希成为中科院院士,赵进军是中国驻法国大使。姜扬,北大毕业后,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翁佳妮,现任香港TVB主持人,已经拍两部戏了;张健,一毕业就进入农业银行总行当经理,此外,一中毕业生当学生会干部的特别多,本溪一中不仅助推了学生的成功,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卓越的舞台。优秀毕业生的接连涌现,只是本溪一中注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的一个现象,她的背后实际上折射的是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再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节、上人文课、广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极大地调动和发掘了学生们的潜质。注重培养的学生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品格,使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本溪一中又一鲜明教学特色。一中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继承光荣传统,确定高标准现代化的学校建设发展目标,通过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全面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质量、培养全新人才。高考升学率稳定在98%以上,重点率达到70%,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学校坚持以德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与实践能力。坚持开展的“两校”“二节”活动,即新生军校、青年党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语文节活动,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成果在全市居领先水平。各学科先后承担省、市、国家级教科研项目14项,获奖论文300余篇,学校成立了以班级和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小组100余个,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体育课单班分组教学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